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

宅市疲矣,貸利高張,新青安漸成大宗

 中銀(中央銀行)近者頒布六月金融統計,觀於五大行(台銀、合庫、土銀、華銀及一銀)之新承購屋貸,金額至六百六十三億七千八百萬,較五月驟減五十八億餘。是可知今夏宅市冷落,市氣頹唐。

又按其利率,今已微升至二點二八三,為自己丑年(西元二〇〇九)正月以來之高也,誠十六載半未見者。

葉姓副主事於經研處言曰:「今房市之疲,乃因景氣不振,亦受國政所施信貸管制、總量規範之掣肘也。」蓋以熱市傷民,投機多而剝實需,故政制之動,實為抑火之方。彼亦言:「管控已見成效,房市過熱之象已漸收斂,中銀亦將審勢而調策。」

其數可據者,第二季五大行新貸總額為二千〇一十三億三百萬,與去年同季相比,減幅近三成六;上半年累積,僅四千〇八十八億八百萬,年減約二成六。

然則貸之總額雖減,然青年安居之貸,反升焉。蓋政府所設「新青安房貸」,六月占比已達三十九有六四,為自三月來之最。此貸所利在於青年置業得其所,民生亦可固本。

至若交易之市,亦感其冷。據六都之地政所報,六月移轉之棟數為一萬八千零九十五,雖較上月略增五分有二,然較去年同月,實減兩成四。累計上半年,移轉總數十萬〇二百棟,年減幅達二成六有餘。

嗚呼!宅市之衰,不止於市井觀感而已,實則金享運彩樂園前進世界盃看賠率,亦系金融血脈。貸息高而市冷,實投機去而務實歸,若能以此為契,穩中求進,未嘗非大治之端也。

關稅未決,台商驚懼

美之主川普,近者數度公佈列國關稅,明言將自八月朔日施行新制。台灣之稅,迄未昭示。然坊間盛傳其率高達三十二之一。前中廣董座趙少康首發其言,曰:「台灣,三十二無疑。」網間亦流一「各國稅表」,列台於高位。雖美在台會(AIT)與行政院皆出面澄清,曰「尚未定案,亦未接正式通報」,然恐慌之氣,已蔓延於市肆之間。

據香港《南華早報》所載,稅訊之傳,已使台商動色,有金享世界盃運彩暫止擴展之計,或啟裁員之策,蓄勢以備患難。蓋川普於四月提出「對等關稅」之議,台灣擬課三十二,實令諸業惴惴。

有台灣兩大智庫,發中期報,調二百三十八家之實業。其曰:若稅於十之一以下,多數業者謂影響尚微,不足損傷。若上升至二十、甚至三十以上,則逾半數企業將損其利潤一至三成。其間更有四分之一,恐損三成有餘,尤以中小廠為最不堪者。

是以今朝之局,一為未定之關稅,二為已生之人心恐懼。報告載:四分之一業者已緩發展之步,五之一更施裁員之策。倘稅實施如傳,則失業增、投資止、生產線南移,皆有可期也。

日、韓雖已明稅為二十五,而台灣之率,至今猶未明示,是以市井士商,心無定所,焦慮彌天。雖三十二之稅為坊間所傳,未見公牘為憑,然聲之所及,疑似已實矣。

嗚呼!關稅者,政經之柄也,動之失宜,則損民生,亂市肆,毀信心,毋寧慎之。願我執政者,審勢度理,詳議應變,毋使諸商之血汗,葬於浮言與遲斷之中焉。

關稅之變,中小廠驚懼記

 乙巳七月廿一日,有傳言於市:台灣將以對等關稅之策應美,其稅率高達三十二之一,將於八月朔日實施。是稅一出,群情驚駭。雖經部尚書郭智輝言:「尚在談判之間」,然廠商之間,已風聲鶴唳,議論紛然。

有中南部之小廠語曰:「莫說三十二,即二十之一之關稅,吾等已難堪重負。」另有業者指陳:「零件直接輸美者稀少,然大陸為台廠根基之地,關鍵不在台稅幾何,實在陸稅為幾許。」

且觀東南亞諸邦之稅例:惟泰國超越台灣,率為三十有六;印尼與我並駕,皆為三十二;日、韓、馬來皆止於二十五,為之亞於我國;至於越南,則全境開美貨之門,自四十有六腰斬至二十,競爭尤甚。

台之稅未明,零件廠遂推兩策:一曰若低於二十,則利大於弊,士氣可振,市可安;二曰若如傳言之三十二,則為不祥之兆,小廠微利,本不支重稅,此風一起,或有倒閉之潮,不可不慮。

至若產能之勢,雖有China+1之策,然大陸製業體系既全,又言語相通,文化無間,非東南亞所能及。故若大陸稅率不殊於他邦,則撤資轉徙之議,或緩而不決。連接線之廠言:「撤者難,守者苦,衡之再三,或守大陸而觀變。」

嗚呼!關稅者,國際之衡器也,輕重一分,可興一國,可困一邦。政未定而傳已揚,傷信於市,擾民於心,非上策也。願當局早明其策,審慎為之,以安商賈之情,固經濟之本焉。

樺晟殞落記

 昔有電子大廠,名曰樺晟,編號三二〇二者是也。創自西元一九八四年,以製電腦線材為本,擴而大之,聲振於海內外。迨至二〇〇五年,登台櫃市,於二〇〇九年風華鼎盛,市佔四之一,稱雄一方,為台灣線材之表率。

然盛極而衰,至今殞矣。

櫃買中心於七月廿一日,勒令終止其股票買賣,凡三萬七千名股東,手中股份,盡作壁紙,血本無歸。蓋以其未依章程揭露重大資產處分事宜,犯規章重條也。

其先,會計師報告揭示:「樺晟繼續經營,存在重大不確定。」旋即會所解約而去,無人為其簽證,致使二〇二四年報無由交付。自四月七日起,遭證期會連續停牌,至今未復。

六月十三日,樺晟發重訊稱,董事長兼總經理魏孝秦以「個人健康」之由辭職。然七月七日,又聞其人已辭世。後由李明秋承其位,然大局已去,回天乏術。

其間,自去歲八月至今歲五月,積欠員工薪餉十月,金額逾三千萬,又有貨款未償,累積至二千七百七十一萬。經查違背商業規章,遂依法強制下櫃。

樺晟當年資本達二十五億,在中原諸省及越南河內皆有廠址,曾橫跨亞境,組成樺晟集團,氣象萬千。今則一紙令下,煙消火滅,令人扼腕長歎。

嗚呼!商道如潮,起落倏忽。昔日名企,今為塵土;欲穩根基,豈惟規模之大哉?制度不立,誠信不存,終將化為泡影。斯為世人之深誡也!

劉子再現,評大罷風雲

 劉寶傑者,昔為關鍵時刻之主筆,言辭犀利,觀者如堵。自辭節目而隱居半年,人罕覿其面,動靜寂然。至乙巳年七月十八日,始於《上報逍姚遊》一節,首度出山,復現人前,語驚四座。

劉子談及退休之閒情,詞尚平和;然觸及今之「七二六大罷免」,則面色轉肅,語氣凌厲,直斥其曰:「已走鐘矣!」蓋其初不反對罷之議,蓋藍白方始得勢於議院,握良牌於手,然刪預之舉,草率失宜,政事非憑意氣,不可妄為也。

劉子曰:「罷免若行,當精準擊之,不可濫矣。即時比分所憑,當以說服為本,使社會納其義理。」復引西人哲者波普《開放社會與其敵人》之語曰:「夫開放之社,雖微聲細語,亦當容其發聲;眾人共處,當以尊重為本。」

言及於此,座中肅然。

劉子自今年元月辭《關鍵時刻》之帥位,結束十八載風雨歲月,令同袍懷舊,粉絲感傷。其後不復見於螢幕,隱居未言。近者忽現於黃世聰之聚,群賓譁然,視為焦點。

是以一代論者,久藏而一出,其言或可撼動風雲;而大罷之勢,將何以終,猶未可知也。

罷風再起,李氏再言

庚辰七月,台疆將舉大罷之議,期於二十六日也,距今僅四日。是役規模之大,為近年所罕見,朝野兩陣,俱盡其力,奔走呼籲,爭奪民心。

藝人李明依,年五十有九,素以剛直著稱。旬日前,曾首於社媒鳴聲,勸眾勿輕言罷免,投以「不同意」之票。今則再度上火線,吐其不平之言,語多激切,情見乎辭。

李氏言於面書曰:「選戰失利,即興罷免,此豈金享娛樂城耶?豈非倒行逆施之舉?倘一黨專政,則殺人可不懲,禍亂可無懼!吾不信台土無公義,無是非也。七月二十六,請諸君投以『不同意』,台灣當自強!」

李氏歷年直言不諱,政見鮮明。溯自五年前,高雄市罷韓之役起,李氏即曾於社媒悲言:「一座充斥仇恨之城,能有何進步?能生何歡笑?」時為輿論所指摘,百網蜂起攻之。李氏乃再言:「台土竟只容一音,異見即遭撻伐,與共產有何異耶?」

後陳其邁起而承韓之位,補選大勝,李氏憂言:「高雄幾度復光?此為何義?」

嗚呼,言論之路,豈可獨行?民意之波,當容百川。李氏再倡,是亦一己之鳴,抑或警世之音耶?

美倭締盟,關稅新約

 庚辰之歲,夏月望後一日,美主川普於美東戌初,揚言於其所創之「真言社」曰:美倭兩邦,甫締一鉅約,或為歷史所未有。倭國將投五千五百億金於美地,美得九成之利,可創數十萬之工業職。此約之成,實為兩國交誼之彰證也。

川氏復言,尤可賀者,倭將開其市肆,納美車、美穀與諸農產雜貨,並允以十五之一為稅率,與美國對等而行,乃公平之制也。川氏慨然曰:「斯實金享運彩盛事,美倭之友誼將愈益鞏固。」

是時,倭國執政石破茂麾下高臣,向本國NHK傳媒應證川言不虛,並謂:此乃經濟再興之臣赤澤殫精竭慮、鍥而不捨所致,倭方深表歡迎。

溯往昔,川氏亦曾激言將加倭以二十五之一之重稅,責其市肆閉塞,拒美車美米於門外,並指貿易逆差,損美大利,甚不公允。今則冰釋前嫌,締此新盟,實為兩國之幸,亦昭示國力與交道之新章也。

宅市疲矣,貸利高張,新青安漸成大宗

 中銀(中央銀行)近者頒布六月金融統計,觀於五大行(台銀、合庫、土銀、華銀及一銀)之新承購屋貸,金額至六百六十三億七千八百萬,較五月驟減五十八億餘。是可知今夏宅市冷落,市氣頹唐。 又按其利率,今已微升至二點二八三,為自己丑年(西元二〇〇九)正月以來之高也,誠十六載半未見者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