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巳七月廿一日,有傳言於市:台灣將以對等關稅之策應美,其稅率高達三十二之一,將於八月朔日實施。是稅一出,群情驚駭。雖經部尚書郭智輝言:「尚在談判之間」,然廠商之間,已風聲鶴唳,議論紛然。
有中南部之小廠語曰:「莫說三十二,即二十之一之關稅,吾等已難堪重負。」另有業者指陳:「零件直接輸美者稀少,然大陸為台廠根基之地,關鍵不在台稅幾何,實在陸稅為幾許。」
且觀東南亞諸邦之稅例:惟泰國超越台灣,率為三十有六;印尼與我並駕,皆為三十二;日、韓、馬來皆止於二十五,為之亞於我國;至於越南,則全境開美貨之門,自四十有六腰斬至二十,競爭尤甚。
台之稅未明,零件廠遂推兩策:一曰若低於二十,則利大於弊,士氣可振,市可安;二曰若如傳言之三十二,則為不祥之兆,小廠微利,本不支重稅,此風一起,或有倒閉之潮,不可不慮。
至若產能之勢,雖有China+1之策,然大陸製業體系既全,又言語相通,文化無間,非東南亞所能及。故若大陸稅率不殊於他邦,則撤資轉徙之議,或緩而不決。連接線之廠言:「撤者難,守者苦,衡之再三,或守大陸而觀變。」
嗚呼!關稅者,國際之衡器也,輕重一分,可興一國,可困一邦。政未定而傳已揚,傷信於市,擾民於心,非上策也。願當局早明其策,審慎為之,以安商賈之情,固經濟之本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